国资办医失败样本:连亏7年 负债17亿 首都医疗集团无奈“卖身”

很多人可能未曾听说过首都社会医疗服务集团(下简称“首都医疗”)的名字。作为7年前中国最早出现一批企业投资社会办医的“国字军”,首都医疗服务集团曾被寄予突破发展体制的厚望,令对手们又爱又恨。

然而,尽管拥有国有资产的地位,良好的政府关系,并步入妇幼、养老、骨科的吸金轨道,却无法使其更进一步。

因连续亏损多年,总负债17亿,首都医疗不得不以2.6亿的底价卖身。7月中旬,首都医疗73.13%的股权受让方已确定,具体情况暂未对外公布。“主业不集中,投资亏损严重”是官方对首都医疗的“诊断”。但或许从一开始,这条既不同于公立医院,又不同于民营医院的试验性道路,面临着复杂政策体系的诸多制约。

时间回到2012年。当时,让民营医院充当“鲶鱼”迫使公立医院改革,这一度是流行的医改药方。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一些文件,鼓励社区做医疗,但抵制一直存在。

民营资本随之缺乏实力,使得较为强大的国有资本也瞄准了社会医疗这块蛋糕。华润、中信、北京大学等企业纷纷涌入综合医院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布局之初。与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不同,首创医疗集团自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差异化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2014年,首义集团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资)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北京市国有资产承建奥运场馆。2012年,其踏入社会高端智能医疗技术领域,分别进行筹建、收购了爱育华妇儿医院和英智康复医院。之后,北京国资将之前积累的医疗资源全部“打包”投入首创医疗。成立的第二年,首都医疗又引入深圳前海光大作为战略投资者,增资5.49亿元,注册资本扩为13.67亿元。

自此,首都社会医疗在股权投资结构上确立了市属国企控股、央企资本通过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组织结构。首都社会医疗领域闪闪发光的背景,曾让同行们“又爱又恨”。一位接近首都医保的业内人士曾表示,“我喜欢他们,是希望他们能真正推进政策进程,怕他们抢走大家的饭碗.””

短短3年,首都医疗迅速扩张版图。七年来,首创医疗多次自救,对接了华润医疗、凤凰医疗、同仁堂集团、国药集团等十多家机构。,试图走出亏损的泥潭,却屡屡失败。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社会办医赛道蓬勃发展,入局者众多。对于大众来说,民营医院的风口推动了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的增加,高端医院的出现也满足了大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但对于投资者而言,高成本、慢回报的医院赛道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依旧要打上一个问号。

发布者:,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uikang.net/n/16155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887711996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771199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