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哥:专家们,采核酸真的有必要大热天去穿个防护服么?

作者:宏哥说医患来源于医殇微信公众号近期由于国内各地疫情持续升温,很多地方都开启了全员核酸的模式。而此时正值盛夏的时间,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汗如雨下,此起彼伏的晕倒,中暑......感动着中国...

作者:洪哥说,医患来源于医疗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最近由于我国各地疫情不断上升,很多地方都开始了全员核酸的模式。此时正值盛夏,穿着防护服的“大白鲨”们汗流浃背,相继昏厥、中暑.感动全中国人民。

微信视频预览视图

这是我昨天在Tik Tok看到的一个视频。看完之后,我被朋友们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忍不住在朋友圈里发出这样的吐槽。

我这样发牢骚,自然是有一定依据的。

根据目前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途径以及密切接触传播。可分为直接传播,主要包括患者打喷嚏、流涕、咳嗽、飞沫和呼出气体,以及与其他健康人的密切接触,导致其吸入气道而引起感染。另外,飞沫会在空气中混合形成气溶胶,在密闭环境中被健康人吸入后会造成感染。

ica, sans-serif;font-size: 16px;text-align: start;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color: rgb(0, 82, 255);">飞沫沉积在物品的表面,健康人群接触污染的手臂后,再接触自己的口腔、鼻腔、眼球等黏膜处,也会被吸收导致感染到新型冠状病毒。


那么我们在武汉的红区内,因为是新冠患者的病区,所以空气里物品上到处可能有新冠病毒颗粒,穿防护服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病毒颗粒对医务人员身上衣物,皮肤造成污染,而后在清洁区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导致院感事件的发生。


但是采核酸可没有什么三区两通的区别,多数采集点在室外,而且大规模核酸采集中,真正的阳性病例并不多,肯定不是红区那种到处都是新冠阳性的患者。感染风险比红区肯定要低。


所以一杆子打死,无论是否需要,甚至烈日下都有40度的气温下,还要求核酸采集人员穿好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我认为这种行为过于迂腐。


再重新看看上面那个视频,当有医护晕倒的时候,慌忙给她撕开防护服、摘口罩风险不高么?


当医护人员汗如雨下的时候,什么标准都忘记了,带着手套擦脸上的汗,甚至要揉到自己眼睛里了,风险不高么?


更别说,民间所谓中暑,我们行业内所称的热射病如果真严重起来,死亡率可比新冠感染高的多了,有文章说50%的死亡率,当然最近中暑的医护都有人在边上看着呢,一有不舒服就换下来了........


接下来是真心话大冒险问题,问问诸位医护人员:


那么是少穿件防护服,可能在衣物或身体表面增加点被新冠污染的风险好呢?


还是一直穿着防护服,哪怕40度气温也不怕,热射病就热射病,更好点呢?


所以恳请各地诸位院感专家,根据各地能提供的条件,平衡好风险与受益,制定好一个切实可行的,能够降低医护采集核酸感染风险的步骤,并且恰当的防护,我认为是当务之急。


我的建议:


大规模采集核酸充分必要的培训是需要的,这个是保护医务人员免受感染的基础,如果出去的人都能明白他每个穿脱防护用具步骤的目的是什么?标准是什么?防护用具的作用是防什么?风险在哪里?这些都知道了,配合一个设计比较好的流程,我想已经能将感染风险降到最低了。


管理好采集人员等也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武器,例如单人宿舍,单间浴室淋浴后更换自己的衣服,采集任务完成后闭环管理等。

一眼望出去,到处都是薄弱点,但是真正薄弱的其实不是在装备上,而是在意识上。


与诸君共勉,一起为中国加油。

发布者:医殇宏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uikang.net/n/2114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887711996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771199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