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指南,这10个肠癌预防重要提醒不可不知

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世界有超过193万人被新确诊为直结肠癌,同时有超过93万人死于结直肠癌,相当于每10个新确诊病例和每11个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最新数据:

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193万人被新诊断为结直肠癌,将有超过93万人死于结直肠癌,相当于每10例新诊断病例和每11例癌症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结直肠癌。

在中国,到2020年,将有超过55万人被新诊断为结直肠癌,超过28万人死于结直肠癌。新诊断的患者不到8人,每10例癌症死亡中就有1例。

2020年,直肠癌将成为中国第二大常见癌症

根据“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诊治现状调查”项目最新数据,中国大肠癌患者首次确诊时83%处于晚期,44%有肝、肺转移。

结直肠癌严重威胁中国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家庭负担。2021年1月1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北京)》发布。

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的不同建议

该指南主要给出了以下筛查结直肠癌的建议:

1.一般风险群体

不具备以下风险因素者,可定义为“一般风险群体”:

(1)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⑵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

⑶本人有肠腺瘤病史;

(4)本人患有8 ~ 10年未愈的炎症性肠病;

⑸我的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散发性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散发性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应综合个体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结直肠癌家族史、肠息肉史等基本信息以及吸烟、饮酒等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为了提高风险预测的效率,可以结合粪便隐血试验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结果,结合适用人群的实际情况考虑其他风险水平较高的因素,最终确定大肠癌高危人群的判定标准。

3.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遗传性结直肠癌包括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和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包括林奇综合征和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

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MUTYH基因相关的息肉病、遗传性色素性胃肠息肉病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青少年息肉病综合征、锯齿状息肉病综合征等。

4.普通人群筛查的起止年龄

普通人群从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对50至75岁之间的低或中等风险人群进行了结直肠癌筛查。

评估结果显示,高危人群将在4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

如果一个或多个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建议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中最年轻的患者早10年。

5.遗传性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的起止年龄

⑴对于由⑴MLH1/MSH2突变引起的林奇综合征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20 ~ 25岁,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的发病年龄早2 ~ 5年。

⑵对于msh6/pms2突变引起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的初筛年龄为30 ~ 35岁,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的发病年龄早2 ~ 5年。

⑶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林奇样综合征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的起始年龄为家族中最年轻患者发病年龄前5 ~ 10年。

⑷典型FAP家庭高危人群从10 ~ 11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终生1 ~ 2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⑸轻FAP家庭高危人群18-20岁应每两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并持续终生。

[6]对于患有mutyh基因相关息肉病的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的初始年龄为40岁,或比一级亲属的结直肠癌诊断年龄早10岁。

⑺遗传性色素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从18至20岁开始接受结肠镜检查。

(8)青少年息肉病高危人群从15岁开始接受结肠镜筛查。

⑼锯齿状息肉综合征高危人群结肠镜筛查的初始年龄为40岁,比一级亲属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年龄早10岁。

6.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工具

⑴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⑵免疫粪便潜血试验(FIT)适用于大肠癌筛查,对大肠癌诊断敏感性高,对癌前病变敏感性有限。

⑶乙状结肠镜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对远端结直肠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⑷结肠CT成像技术可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大肠癌筛查,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筛查能力。

⑸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可用于特定条件下的大肠癌筛查,对大肠癌及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筛查能力。

早期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环节,而常规保护是降低癌症风险的有力保障。

降低癌症风险的10个重要提示

根据本期指南的建议,《健康时报》结合多位专家的意见,提出以下10条重要提醒:

1.预防肠癌,就要减肥,不要做“啤酒肚”

《指南》提到,肥胖是结直肠癌的一个风险因素。

根据2018年WCRF/AICR报告,体重指数每增加5公斤/平方米,结直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5%;腰围每增加10厘米,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2%。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癌中心符涛在2017年表示,腰部和腹部积聚的脂肪可引起体内慢性炎症反应,慢性炎症状态可诱发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2.家庭中有些人有肠癌,有些人患肠癌的风险更高

《指南》提到,结直肠癌家族史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928万人的meta分析显示,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1.76倍。

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邓在2020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也表示,20% ~ 30%的结直肠癌患者有各种癌症家族史。如果家里的老人得了肠癌,并不意味着孩子也会得癌症,但是在同样的生活环境下,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

3.预防肠癌,少吃红肉和加工肉

《指南》提到,摄入红肉和加工肉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根据2018年WCRF/AICR的报告,每50克加工肉类和100克红肉,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分别增加16%和12%。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马芳在2016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提醒,大量研究发现,红肉(和加工肉)会增加癌症发病率,而白肉暂时没有发现这种效果。

所以要多吃白肉少吃红肉和加工肉。建议每周吃2~4次白肉,但不超过5次;每次50克~ 100克,不超过100克

4.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肠癌

《指南》提到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风险是健康人的1.38倍和1.20倍。

北京天坛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方鸿娟在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2型糖尿病患者是癌症高发人群,可能是因为他们大多肥胖,生活方式不良,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长期不运动,可能导致胃肠道肿瘤高发。

5.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高得多

《指南》提到,吸烟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的《烟草影响下的身体》提到,已知吸烟会导致十多种癌症,吸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远高于不吸烟者。

6.每天饮酒量增加10克,患肠癌的风险增加7%

《指南》提到酗酒是结直肠癌的一个危险因素。

在2018年的WCRF/AICR报告中,纳入了10项研究,发现每天饮酒每10克,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7%。

喝不了酒就别喝!毕竟安全饮用剂量其实为零。

7.为了预防肠癌,有必要适度补充膳食纤维和全谷物

《指南》提到,膳食纤维、全谷物和乳制品的摄入是大肠癌的保护因素。

上面讲了很多研究数据。例如,每天摄入10克膳食纤维,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9%;每天摄入90克全谷物,患大肠癌的风险降低17%;乳制品摄入量与结直肠癌的风险呈负相关。

膳食纤维是我们消化道的“小守护者”,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病率。此外,细菌发酵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癌有保护作用。

水果和蔬菜、全谷物和粗粮都是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

8.每天长时间坐着的人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指南》提到合理的体育锻炼是大肠癌的保护因素。

毕竟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肠道蠕动和新陈代谢,增加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中的滞留时间。

在2017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的中医王元昭建议,我们应该尝试每周三次保持30分钟以上的锻炼。运动可以显著降低肠癌的风险,可以将容易癌变的肠息肉减少三分之一。经常锻炼的人患肠息肉的风险低16%,患大息肉或癌性息肉的风险低30%。

9.建议从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根据指南,中国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从50岁开始呈显著上升趋势。

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建议从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对于高危结果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建议中低危人群从50岁开始筛查结直肠癌。

当然,对于有直系亲属患过大肠癌的人,如果结肠镜检查时没有发现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可以每3-5年重复一次结肠镜检查,体检时不必每年做结肠镜检查。

10.如果你有炎症性肠病,一定要注意

指南提到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文章参考:

1.2020-116 e医学全球权威报告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1930万例,肺癌不再是最常见的癌症!》

2.2020-10-07新华视点微信官方账号“这种癌症,80%的患者已经确诊为晚期!》

3.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指南专家组(2020,北京)[J]。中国肿瘤学,2021,30(1):28。

4.202028《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指南》发布!|引导共识”

5.202019健康时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肠癌指南:这10个重要提醒一定要看一看!》

发布者:肿瘤说,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uikang.net/n/15817.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联系我们

1887711996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77119966@qq.com